
〝台東免費景點「台東卑南遺址公園」是一個寓教於樂的景點,一大片的草地也能讓孩子們奔跑,台灣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有考古現場、月形石等千年的遺址和遺跡,相當值得停留一看。〞
🙇♀️ 若有照片無法顯示或錯字,請留言告知,謝謝。 🙇♀️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絲專頁喔!請多多指教! 〃
卑南遺址公園
位於台東火車站後面不遠的「台東卑南遺址公園」,是個具有歷史遺跡的景點,如果你對遺跡或是古蹟類很感興趣,或是想讓孩子們有個地方可以散步又能獲得知識,更需要來一趟囉!

「台東卑南遺址公園」是目前台灣第一座保存卑南文化考古遺跡公園,也同時還在持續進行考古的地方,一邊展示保存一邊維持考古工作,還蠻有特色的公園。

「台東卑南遺址公園」免門票,附近也很好停車,踏入園區首先映入的是遊客服務中心以及戶外表演廣場。

遊客服務中心
遊客服務中心的開放時間是 9:00 ~ 17:00,每週一公休,這邊有置物櫃、多功能教室等,門外還有一台扭蛋機,有史前動物杯緣子 60 元,以及史前小陶器 100 元的扭蛋,還蠻融入園區主題。

在遊客服務中心裡面有個紀念品小舖,裡面販售許多遺址的週邊商品,也有旅遊資訊等可以詢問和索取資料,還蠻多樣化,並且需要熱水的話這裡也有台飲水機呢。

走入園區內,寬廣一整片藍天綠地,還可躲在樹蔭下乘涼。

「卑南遺址公園」是一個集結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文化的公園,並且保存最完整的卑南文化遺跡,最早是被日本學者發現,當時這裡就有數不清的板岩石柱豎立在土地上,但是一直都沒有去挖掘,後來要建設台東車站進行大量開工挖掘才發現這一大片的陶器等物品,並且還有住屋等遺跡,接著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然後成立遺址公園。

地景藝術
先看看地景藝術,這裡有一根根插在土地上的石柱,其實是仿造當時被日本學者發現的石柱,當時就像這樣一塊塊的石柱插在土地上,現在真正的石柱只剩下唯一一個「月形石柱」,就在台東火車站的後方,已有 3000 多年歷史遺跡。

沒有真實的可以看,看看仿照的也不錯啦!一支支壯觀的插在樹林前方草地上。

仔細看看每塊石柱,造型都不相同,並且有些上面還有打洞,看看這些石柱讓我不禁思考為什麼要將大石柱這樣豎立放?並且有些上面都還有洞?這些到底有什麼意思?

後來我找了網上的資料,在這裡找到資料可參考。請按我。目前推測的是可能與建築相關,但也有推測是跟季節相關,畢竟太陽照射的角度或許與石柱上的大小洞有關連,這一切真是個謎啊!XD

卑南族少年會所、史前家屋
這整片大草地中,除了地景藝術外,也有使用竹子搭建成的圓柱形物,走近一看是「卑南族少年會所」。

這是由普悠瑪部落在這重建的「卑南族少年會所」,現今普悠瑪部落每年舉辦『大獵祭』迎凱旋祭典活動也會固定在前方的草坪舉辦,
「卑南族少年會所」是少年們接受部落教育的地方,據說卑南族每位男生在 12 歲左右就要進來少年會所接受一些技能,像是狩獵、工藝等,也培養膽識,就像是卑南族的教育會所,並且小孩和女生都不能靠近。

高腳建築,約 2 層樓高的建築,上面才是主要的空間,使用茅草製作屋頂,圓形的茅草屋旁還有走廊,全部都由竹子搭建,通往二樓有個竹階梯,但目前禁止進入。

不遠處還有一個「史前家屋」,這也是依照當時的照片、足跡來推測卑南文化人的住屋形式,使用 1:1 的尺寸來打造重現。

住屋有庭院、步道等,並因要儲存物品等因素,也有砌石圈,利用一顆顆砌石來鋪蓋,也有製作防颱結構。

這就是由石子砌成的石牆,當時拿來使用儲備糧食的地方。

展示廳
除了戶外的景觀以外,這裡還有室內的展示廳,展示廳內有更多當時卑南文化時遺留下來的物品和生活習慣、智慧等知識展示。

展示館開放的時間是 9:00 ~ 17:00,每周一公休,入內參觀要購買門票。

在展示館的旁邊還有間透明玻璃屋餐廳,餐廳旁邊寬廣的地方備有石椅可以坐在這裡休憩。

展示館的門票票價如下:
- 全票: 30 元
- 團體票: 20 元 ( 20 人以上)
- 優待票: 15 元 ( 6 歲以上~ 12 歲兒童、學生票)
- 免費: 65 歲以上、未滿 6 歲兒童 、 導遊執照

進去看看有那些特別的展示吧!一踏入先是透明的步橋懸空而過,底下是石板棺墓葬復原情境,可以看到一座座的石板棺墓,有一種走在遺跡上面的概念。
這是重建當時的部分場景,當時石板棺排的很密集,並且都朝同個方向,對著都蘭山,為什麼都面向都蘭山?當時有此一說卑南文化人以都蘭山為聖山,所以石棺才會都面向都蘭山。

而石棺都是量身打造,所以可以看到也有孩童身高的小石棺,當時年代孩童夭折率還蠻高,很多小石棺,而有些石棺旁還有陪葬品,足以想像當時也有貧富差距,貧窮的人就是直接埋葬。

現場也有個最大的石板棺有 181 公分,深 80 公分,根據當時的檢測判斷大約埋了 5 個人在石棺中,並且還是在不同時間埋葬,挖掘出來的石板棺有大約 20% 都是這樣的石棺。

畢竟卑南遺址很多人不熟悉,館內幫大家整理 12 件關於卑南遺址的之最,在這裡重點整理。

在展示館中有許多跟卑南文化相關的文物,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這裡展示,讓遊客對於卑南文化更理解。
卑南文化和卑南族有關係嗎?一般來講只要聽到「卑南」自然會將我們認知的原住民卑南族聯想,但其實文獻上找不到史前的「卑南文化」與「卑南族文化」有直接傳承關係的證據,只是因為地理位置也在卑南,所以就稱為卑南文化。
不過事實上與原住民卑南族有沒有關聯?以目前找到的出土文物以及石柱、家屋等遺跡來看,推斷是阿美族或是排灣族的可能性居多,很特別吧!卑南文化的祖先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卑南族。

卑南文化的人當時大部分居住在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的海岸區域,在地圖中畫出了卑南聚落。

卑南文化人的生活因為自然環境很好,自給自足,農業或是狩獵為主,加上有群聚的習慣,所以不管做什麼都會一起,一起蓋房子、一起編織、一起開墾等等都在村落中一起進行。

因此當時卑南文化人會使用石斧、石刀或是石茅來狩獵獲取食物,將獵物的皮利用樹皮等來製作衣服。

當時挖掘埋在地底下的葬具居多,所以墓葬的資訊也相對多種。

挖出石棺也有發現一些當時年代的陪葬品,大多是成人棺才有陪葬品,從陪葬品也能判斷當時年代的陶器和飾品,藉以得知生活習性等等。

在遺址出土時也有發現這種石輪,但它卻不是以輪子使用,推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作為石磨,連研磨穀物等;另外一種是說用來增加建築物穩固,套用在柱子的底部,除了穩固外,也能防止老鼠偷爬上去吃穀物,還蠻聰明耶!XD
另外石梯就讓人匪夷所思,考古學家覺得可能是拿來餵豬的容器?至今無解答(笑)。

這些工具也是當時的陪葬品。

這還有3D的搞怪石棺可以拍照。

卑南文化還有個「拔牙風俗」,這和我們想的拔牙不同喔!一般都是蛀牙才會拔掉,但從卑南遺址出土的墓葬得知拔牙是卑南文化社會很普及的習俗。
不管男女、社會階級,只要是在青年期拔掉上顎左右的側門齒和犬齒,就是成年人的象徵。

或許看整個卑南文化遺跡太過於正經八百,特別開闢一區可愛Q版的屁貓來詮釋卑南文化當時的意境。

透過可愛的Q版卡通,色彩鮮艷的繪畫,可以藉此對於卑南文化有不同的認識。

離開展示館,這裡還有個考古工作室,這是正在進行研究考古的工作區域,將發現的遺跡、足跡物品展示以外,也一直還在持續做研究呢!

考古現場
最特別的就是這個「考古現場」,位在整個園區最右邊。

整個區塊是被分隔出來的,因此也有另外開放時間,考古現場開放時間 08:30 ~ 17:00,全年無休。

這個地方地底下發現曾有人在這生活的痕跡,根據挖掘出來的資料,在五千多年前有人在這裡生活,算是目前東亞地區發現最大的石板棺聚落群組。

為了完整的保存,搭設這個很大型的考古工作棚架,保留這些珍貴的重要遺跡,可以從現場發掘的出土文物去研究當時的住屋結構、地板、砌石牆、排水溝等等,來推斷史前人們生活的場景。

將每個特別的石柱和石牆、石梯等等都依序標示出來,還有使用石子砌成一條排水溝。


這裡除了石子以外也有多樣的陶器破片及石器等等,當時生活必需品主要以陶器為主,也有使用在打獵的工具、農具石斧等等,都在這裡挖掘出來,拼湊出當時生活景象。

藉由挖掘出來的文物來推斷卑南文化的住屋大多很簡略,以礫石排列步道和院子,然後用石板規劃室內的空間,砌牆和砌石圈來構成儲存空間,整個房子都是面向都蘭山,並且都是緊密排成一長條。

砌石圈,圓狀的砌石,這就是用來保存食物,跟剛剛看到的史前家屋類似。


這些就是目前保存完整的考古現場。

這裡同時也是出入口,整個園區東西兩邊都有展望台,不過沒有走到兩邊展望台啊!還蠻可惜。

除了在這園區看看卑南文化人的歷史足跡,也能前往台東火車站後方看看這唯一僅剩的月形石。
看完整個遺跡,會想詢問那真正在這居住過的卑南文化人後代都去哪裡了?根據各方說法不同,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遷移到靠海邊或是靠山邊繼續生活吧!?XD

台東卑南遺址公園Q&A
Q:台東卑南遺址公園位置在哪裡?
Q:台東卑南遺址公園開放時間?
Q:台東卑南遺址公園可看之處?
景點資訊
【台東卑南遺址公園】
﹒營業︱09:00 ~ 17:00
﹒公休︱每周一、農曆除夕、年初一
﹒住址︱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
🙇♀️ 若有照片無法顯示或錯字,請留言告知,謝謝。 🙇♀️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絲專頁喔!請多多指教! 〃
﹒花蓮飯店比價: AGODA 〃 BOOKING
﹒花蓮票券比價: KKDAY 〃 KLOOK
﹒花蓮景點 ∥ 台開心農場(洄瀾灣開心農場) 〃 新社梯田 〃 星巴克洄瀾門市 〃 台糖花蓮觀光糖廠 〃 四八高地 〃 台泥DAKA園區 〃 台泥DAKA願景館 〃 星巴克Starbucks和平門市 〃 崇德海灘 〃 清水斷崖 〃 來稻侏儸紀 〃 鯉魚潭 〃 花蓮慶修院 〃 北濱公園太平洋3D地景公園 〃 豐濱靜浦北回歸線 〃 小錐麓步道 〃 花蓮縣餅菩提餅舖 〃
﹒花蓮住宿 ∥ 幸福是我家民宿 〃 海芸旅人窩 〃 蔚藍海岸民宿 〃 蘋果樹民宿 〃 F HOTEL花蓮館 〃 康橋花蓮館 〃 花蓮太魯閣晶英酒店 〃
﹒花蓮美食 ∥ 牛二姐風味餐原住民野菜 〃 液香扁食 〃 花蓮東大門夜市 〃 阿美煮百元熱炒 〃 田媽媽養生餐坊 〃
